開講『內經知要』的前導(3)

作者:陳攖寧 

colbartn.gif (4535 bytes)

陳攖寧先生 著作
胡海牙先生 校印
後學 洪碩峰編輯
後學 洪秀英繕打

今就書的實用而論,景嶽類經、隱庵集註,在醫學上自有地位,將來尚可以繼續流傳下去;生白原旨、修園節要,皆將經文刪削太多,既不足供專家之研究;而篇幅仍非簡約,亦不受初學之歡迎,兩方面一無可取。

薛生白醫經原旨攝生類的首段,由景嶽類經所載「上古天真論」一百零七句中截取十七句,再由「四氣調神論」中摘取一句,湊合而成,完全失卻原文的意旨,而書名偏叫作原旨,早已名實不符;更把原文「上古之人」改作「今時之人」,尤荒謬得出奇。

醫經原旨註,完全抄襲景嶽類經註,而且故弄狡猾,在緒言中偏說:「其據文註釋,皆廣集諸家之說,約取張氏者為多,苟或義理未暢,間嘗綴以愚見」。我看景嶽凡是採取他人之說,皆將作者姓名或書名標出;而生白抄襲景嶽類經註中所引諸家之說,卻把諸家的人名,書名一概隱匿不宣。緒言所謂「廣集諸家之說」,誠然不錯,但是景嶽費的心思,生白僅此重抄一遍,如何能冒充自己所集,竟於每卷之首,皆題「薛雪集註」四字?他說「間嘗輟以愚見」,我用景嶽類經註本對照,未曾看出他的愚見在什麼地方。因為他既然說過這樣一句話,閱其書者,不免相信全部註解中總有幾處是他自己的手筆,誰有閑工夫去細細的查對景岳原書,影射之法,巧妙絕倫,敗壞學術界高尚的作風,絲毫不知世間有羞恥事。他和葉天士同一時代,同住蘇州,兩人互相厭惡,天士常看不起他,所以他自名其居曰「掃葉山莊」以洩憾。李念莪的內經知要,汪訒庵的素靈類纂,皆是初學入門之書,但「類纂」的內容比「知要」多十分之六七。今則「知要」風行一時,而「類纂」無人過問,料因於學者喜少畏多的心理。內經知要,醫界公認為明末清初李士材所作。士材,名中梓,華亭人(今之松江),著有頤生微論、醫宗必讀、病機沙篆、診家正眼、本草通玄、傷寒括要等書傳世。汪訒庵,名昂,徽州歙縣人,有三部書通行於世:「醫方集解」成於康熙二十一年壬戌,「素問靈樞類纂約註」成於康熙二十八年已巳,「增訂本草備要」成於康熙三十三年甲戌,即公元一六九四年,時汪之壽齡已屆八十。汪訒庵對於馬仲化、張隱庵之內經註皆不滿意,然汪氏自己所作的類纂約註,也不能使別人滿意,可見註解內經是狠難做的一件事。

內經分類的辨法,各家亦不相同。甲乙經兼採靈素,所列項目,最為瑣碎,計有九十三項,周身穴名又分為三十五項,共計一百二十八項。太素約分二十二類,包括全部內經。滑伯仁的素問鈔,分十二類;一、藏象,二、經度,三、脈候,四、病能,五、攝生,六、論治,七、色脈,八、針刺,九、陰陽,十、標本,十一、運氣,十二、萃彙。張景嶽的類經,亦分十二類;一、攝生,二、陰陽,三、藏象,四、脈色,五、經絡,六、標本,七、氣味,八、論治,九、疾病,十、針刺,十一、運氣,十二、會通,較素問鈔多出「氣味,會通」,少去「脈候,彙萃」,其餘十類皆同。李士材的內經知要,只分八類;一、道生,二、陰陽,三、色診,四、脈診,五、藏象,六、經絡,七、治則,八、病能,較景嶽所分,少去「標本,氣味,針刺,運氣,會通」,又將「脈色」一類分為「色診,脈診」兩類。汪訒庵的素問靈樞類纂約註,則分九類:一、藏象,二、經絡,三、病機,四、脈要,五、診候,六、運氣,七、審治,八、生死,九、雜論,比較內經知要,少去「道生,陰陽」,多出「運氣,生死,雜論」。薛生白的醫經原旨,亦分九類,和景嶽類經前九類相同,少去「針刺,運氣,會通」。陳修園的靈素集註節要,分十二類;一道生,二臟象,三經絡,四運氣,五望色,六聞聲,七問察,八審治,九生死,十雜論,十一脈診,十二病機,比較汪訒庵的類纂,大致相同;陳書中望、聞、問三類,皆包括在汪書「診候」類中;陳書中「道生」類,汪書中雖無其名,而有其實,道生類所節錄「上古天真論、四氣調神論」,皆散見汪書「雜論」中。

以上諸家分類之法,頗堪研究。甲乙、太素,分類最多,皆無所謂運氣;全完起的素問注,雖已失傳,篇目猶存,亦無今本運氣七篇之名。可知今本素問第十九至第廿二卷中所載七篇大論,實非古本素問所有,乃王冰採取他書加入的,決不是素問原缺之第七卷。因此,後世醫家對於運氣之說,遂有兩種意見,一信,一不信。信者就列這一門,不信者既嫌其文繁理奧,又認為不切實用,就刪除之。知要,原旨二書,不列運氣類,亦同此意。李士材,汪訒庵、薛生白、陳修園之書皆不列針刺類,因為那個時代所謂儒醫者多輕視此道,不屑研究,內經中針灸學術,竟無所用之;其他專門針灸醫生,只要記得幾個穴道,學會幾種手法,已自滿足,並不想再求高深,而且讀書的人極少,像內經這樣文章,他們實在不敢領教,倒不如直截了當把這一門刪除,以免徒佔篇幅。近幾年來,針灸學術特別發展,針灸書籍層出不窮,往昔輕視針灸的風氣已被扭轉,也是可喜的現象。凡我同人,若欲於百尺竿頭再進一步者,仍須要在內經上去鑽研。否則,僅知其當然,而不知其所以然,自己心中未免尚有遺憾。


廟口閒談
中定圖冊